十堰市43厂怎么样,二汽还在十堰吗 -尊龙凯时网站















“41、41”,“红卫、红卫”……二十多年前,每当到了放学时间,十堰街边的中巴上就会听到带着当地口音的吆喝声,告诉学生这条线路驶向何方。41厂,是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原车架厂的代号,位于车城路,离艳湖公园不远;红卫,隶属张湾区,汇集了许多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的老专业厂,20厂(通用铸锻厂)、24厂(动力设备制造厂)、21厂(专用设备制造厂)等等都在这里扎根。两条线路,几乎涵盖了二汽建设初期最早的一批专业厂。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原总装配厂(5743厂)

















数年前,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十堰取缔中巴,熟悉的吆喝声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如今,41厂与43厂(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原总装配厂)合并成立了车辆工厂,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的不少专业厂也纷纷进行了合并重组和公司制改革,它们的代号,慢慢消失。







然而,数十座专业厂,数十个代号,是东风公司六十年的发展印记,也是东风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见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代号或许会消失,但珍贵的历史记忆不会被遗忘。







“老代号”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中没有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1952年,毛主席提出“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







后来的十多年,二汽经过数次选址和“三上两下”,终于定址鄂西北的偏远小镇十堰,并于1967年4月在炉子沟举行了象征性的开工典礼,但由于种种原因,工厂建设并没有展开。







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典礼

















1969年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一机部、武汉军区在十堰地区召开二汽建设现场会,全国106个单位参加会议。会议宣布,经武汉军区批准成立二汽建设总指挥部。会议之后,参加二汽建设的设计、施工队伍陆续进入现场,武汉军区三线建设领导小组随后通知,二汽对外称红卫机械厂,二汽建设指挥部对外称红卫厂总指挥部。当年4月1日,二汽革委会决定,从当日起,二汽所属单位对外称红卫厂,并启用代号。







是年9月28日,带着特殊军工背景的二汽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由于备战备荒,二汽总体布局是大分散小集中,初期建设的24个专业厂布置在23条山沟里。据相关资料显示,遵循当年三线建设时期对三线厂代号的统一规定,每个厂的代号都是四位数,前两位都是是“57”,谐音“武器”,出于方便,人们习惯只用后面的两位数字代号来记忆或称呼各个厂名。







1971年6月26日,经湖北省革委会批准,红卫地区建设总指挥部改称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总指挥部,红卫机械厂改称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属各专业厂亦同时取消代号,改称正式名称。

















二汽创业者在芦席棚内试装汽车,进行汽车研发和生产

















当时的十堰还是一个小镇,人口不过一二百户,人们这样形容十堰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十堰真奇怪,一条马路直通外;说它是城市,种瓜又种菜;说它是农村,工厂山沟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十几万建设大军,挥洒血汗,开山辟地。由于当时没有铁路,建设物资运到邓湾后,全靠工人手拉肩扛。几十吨的重型设备,工人们在底下垫上圆木,然后几十人喊着号子,像拉纤似的拉到工地。技术工人也常常在工地上搬砖挑沙扛木头,就连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所以哪里有二汽的工厂,哪里就成了“地标”,而这些方便称呼的代号,又容易记忆,因此延续了数十年,见证着东风与十堰的成长。







进入新世纪,东风公司迁至武汉,在这片“新大陆”上,那些熟悉的代号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壮观、宏伟地矗立在广袤的平原上,眺望远方……







东风六十年,在时代潮流中经历过辉煌,遇到过坎坷。那些头顶代号的工厂,也折射着东风的发展轨迹,在变革与创新中迎接着不同时代的考验。







“老代号”与时俱进







在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厂区内,有一座六角亭,这座用木质零件搭建的、原本目的是供员工休息的小亭子,见证了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五十年的变迁和六次更名。







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厂区六角亭

















东风延锋(十堰)的前身是5747厂,一座木材加工厂,伴随着东风一起成长。“建设初期,公司生产以木材为原料的汽车底板、垫木、栏板条等木质零件,产品单一,我们吃的是木材饭。”东风延锋(十堰)原副总经理杜朝阳说。







1986年,47厂建立了厂长责任制,工厂由单纯生产性企业向经营管理型企业转变,并开发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其中玻璃钢片材模压成型技术在当时国内汽车非金属零件生产领域居领先水平。







进入90年代,47厂先后更名为非金属零件厂、东风汽车非金属有限公司。在此期间,这座老专业厂的业务实现了由卡车向轿车的跨越,公司化体制也加速成型,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机器人超高压水切割技术”还获得了2000年东风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12月25日,公司第四次更名为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饰件系统公司,淘汰木制产品业务,集中发展汽车内外饰系统产品,实现公司资本运作的跨越。”东风延锋(十堰)总经理陈龙湘说,随后,又先后更名为东风伟世通(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期间,东风延锋(十堰)的业务延伸到中高端乘用车市场,轿车门护板项目获得了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经过6次更名,曾经的47厂,如今的东风延锋(十堰)实现了乘商并举,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供货完成了华丽转身,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亿元,实现了多次翻番,成为东风公司老专业厂发展的典范。







无独有偶,2017年1月,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十堰正式成立。这座曾经的5722厂(设备制造厂),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5722厂)

















时间倒回到1969年,二汽在以饶斌提出的“聚宝”建设的同时,立足自主发展,开始建设汽车模具厂、设备制造厂,自主生产模具、组合机床等研发必备的设备。







当时,全国只有一家企业可以生产组合机床,二汽向这家企业定的设备却不能按时到位,而且质量很差,精度也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22厂担起使命,从德国引进技术,于不断摸索中找到了生产组合机床的方案,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推力杆双面铣削组合机床、第一台组合机自动线。







历经五十年,22厂先后自主开发了第一台th630卧式加工中心、第一台倒置电主轴数控立车、第一台pm400ii卧式加工中心等设备,设计研制了神龙公司tu5jp4缸体柔性生产线、东风商用车公司发动机厂4h发动机缸体混合柔性生产线、长安h系列发动机曲轴箱线等多条生产线。







面对新的发展时期,2017年,22厂公司化改制迈出坚实步伐,摇身变成了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活力得到释放,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东风设备在数控机床、焊装设备、关键汽车零部件、设备保全服务、以及智能泊车设备等业务领域,取得令同行瞩目的业绩,主要产品和业务除东风集团外,还涵盖了国内多家主要整车制造企业,并成功进入海外市场。







在挑战与困难面前,这些曾经头顶代号的东风公司老专业厂,抛掉了“帽子”,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创新求变、与时俱进的自主发展之路,让“老代号”焕发出了新风貌。

















东风五吨民用载重汽车出厂

















“老代号”逐浪市场







为适应我国当时的生产力现实水平,二汽党委书记、厂长饶斌在二汽建设时期提出,按汽车总成分工,由国内汽车厂家和设备厂家分别“包建”的建设方案,承包建设二汽各专业厂。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等成为时代主旋律。为了进一步增强竞争力,优化产业机构,合理有效配置资源,东风许多专业厂进行了合并重组,谋求新的市场优势。







十堰市花果区新疆路46号,是原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5749厂)旧址。工厂门前粗壮的梧桐树、老旧的街道以及街边露天理发店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2018年5月11日,东风商用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49厂与变速箱厂(5759厂)正式合并,两座见证东风动力总成事业发展的老专业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动力总成工厂。







仅仅1个多月后,东风商用车原总装配厂(5743厂)、车架厂(5741厂)正式合并成立车辆工厂,预计2020年4月底完成老厂向新厂的全部搬迁任务。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原车架厂(5741厂)

















“第一条总装配线”、“eq153下线”、“东风天龙下线”、“完成10万辆车架生产能力”等属于43厂和41厂的光辉历史,以后只能留存于影像和记忆之中。







同样是去年,东风商用车旗下的原铸造一厂(5748厂)、铸造二厂(5750厂)、东风锻造有限公司(5752厂)及其子公司神力公司,合并成立新的东风锻造有限公司。







短短半年多,东风商用车旗下的7个“老代号”就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消失,是为了重生;改变,是为了突破。







动力总成工厂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柔性生产制造工艺,设定了比肩国际一流工厂的高品质指标,将构建一个高效的动力总成制造体系,提高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核心竞争力;车辆工厂将以“打造商用车制造国际化标杆工厂”为目标,承担东风商用车整车装配及车架制造等业务,进一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为东风商用车重塑行业领先优势提供坚强的制造保障能力;新的东风锻造有限公司将着力在市场开拓与新品开发、技术研发与创新、采购降成本、工厂运营水平提升、业务转型与价值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当前,国内中重卡市场竞争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正在从初期购买向后市场服务领域转变。基于这一判断,东风商用车提出了从制造型企业向商务型企业转换的愿景。三家新工厂、新公司的成立,顺应时代发展、市场导向和客户需求,将有力助推东风商用车打造可靠的产品、可靠的服务,重塑领先新优势。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重卡新工厂

















对于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而言,过去的一年,也是许多老代号消失的一年。11月17日原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42厂)、原东风汽车泵业有限公司(45厂)、原东风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54厂)、原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46厂)合并成立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曾经的四座专业厂,给东风、也给车城十堰带来了无数荣耀,而成立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标志着东风零部件集团加快落实“6 1”核心业务系统化发展战略和“小巨人”建设规划,深入推进“老基地、老企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改革成果,也必将成为东风零部件集团坚定不移迈向新时代、锐意改革开启新征程,谋求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5月2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与十堰市签订协议,至2020年底,通用铸锻厂(5720厂)、设备制造厂(5722厂)、刃量具厂(5723厂)、冲模厂(5725厂)将整体搬迁至东风(十堰)装备工业园内。







又有四座“老代号”将离开人们的视野……然而,通过整体搬迁,装备公司将实现业务优化和流程再造,推动制造技术、物流技术升级,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中心、智能装备制造基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模具及焊装中心(轿车外覆盖及白车身焊接)、轻量化中心、特种汽车总成中心等,以提高制造效率,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各项业务综合实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数字代号逐渐模糊,甚至会消失不见。但这些曾经刻上代号印记的工厂,却以另一种身份,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代号背后折射出的精神品质和和创新求变的思维也在不断传承和发扬。面向未来,头上的代号或许将永远消逝,但与代号相关的奋进故事,必将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







(图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







1、凡本号注明“原创”的作品,尊龙凯时网站的版权均属于“三线记忆”,未经本号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号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三线记忆”。







2、凡本号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保护和发掘、利用三线文化和遗址,“记录三线往事、弘扬三线精神”。







3、如因作品内容、尊龙凯时网站的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7日内联系“三线记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5873.html

尊龙凯时网站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尊龙凯时网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网站地图